当前位置:中国 → 云南旅游 → 活动 |
|
云南是众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因而节日也显得丰富多彩。 傣族的泼水节已久负盛名;此外还有,苗族的花山节(农历一月三日),活动内容有:对歌、跳芦笙舞、爬花杆;彝族的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人们在石林、楚雄、大理举行点火把、摔跤、斗牛、歌舞和插花的节日活动;打歌节在农历二月初八,大家到大姚、双江采集杜鹃花插于各处,青年男女盛装跳起“左脚舞”。 其他还有白族农历三月十四至十六的三月街;傈僳族农历二月八日的刀杆节;纳西族的米拉会、棒棒会;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等等,简直不胜枚举。
云南省生活着25个主要的少数民族,他们以其独特的生活习俗,构成一幅幅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卷。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审美意识,形成了各自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几科乎浓缩了民族传统文化所有层面的内容,并在较短时间将其中最典型的部分集中展现出了,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集云南民俗文化之精华所在,使人感到神奇、美妙;看后使人大开眼界,增添无限的情趣。它是云南一项内容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项目。
→回复
关门节与开门节 关门节:傣语“毫瓦萨”,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宗教节。源于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时间为傣历10月15日(公历9月中旬)。是日,男女老幼盛装到佛寺,献上蜡烛、鲜花、食品、放焰火、高升、孔明灯、跳传统舞蹈、环游村寨。通过集会活动,庆祝安居斋戒结束,干季到来,盼望粮食丰收,生活幸福。 开门节:傣语“奥瓦萨”,信仰小乘佛教的傣族宗教节。源于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类似中原佛教的“结夏”。时间在傣历9月15日(公历6月中旬)。从这天开始的三个月为小乘佛教的安居斋戒期,此期间僧侣在佛寺中净居修学,接受供养,不许出外巡游,世俗信徒也到佛寺中静坐参佛,听佛爷讲经说法,每隔七天祭奉一次,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献佛。老年信徒常留宿寺中,与僧侣一样过宗教生活。社会上各种活动也都带有宗教色彩。直到开门节才恢复正常。 哈尼族耶苦扎节 哈尼族的盛大节日。相传古时,哈尼人居住的地方发生了一次虫灾。人们杀鸡宰牛,祈求天神、地神、山神、树神杀灭害虫,都没有结果。害虫天天增多,秧苗快被吃光了。这时有个老人阿培明耶想出办法杀灭了害虫,保住了庄稼。老人死后,人们永远纪念他的功绩,按哈尼族父子连名的习俗,取“阿培明耶”的最后一字“耶”为头,定下“耶苦扎”这个节日。这个节日定在栽插结束,秧苗发绿的农历六月一个属牛的日子,以此纪念阿培明耶,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节日里,人们杀猪宰牛,置办酒席,宴请亲朋,还要荡秋千、打陀螺、舂糍粑,唱歌跳舞尽情娱乐。荡秋千据说能消灾免难,青少年争着荡,不能荡的老人、妇孺也要在秋千板上坐上片刻。开始荡秋千时还要举行仪式,由一长者手端酒杯,拉着秋千绳唱一段祝祷歌,把酒洒在秋千下,长者先荡几下,人们才开始荡秋千。青年男女中秋千荡得最远、最高的被当作“英雄”,人们向他(她)欢呼敬酒。 特懋克节 基诺族最盛大的节日。“特懋克”为基诺语,意为“过年”。“特”汉语意为“打”,“懋克”为“大的铁”,因此“特懋克”节也称“打铁节”。相传有一妇女怀胎9年零9个月后生下一男孩,男孩一出世就一手拿火钳,一手拿铁锤打起铁来。从此,基诺族才使用铁器,生产发展,生活改善,为了纪念这男孩,也为了辞旧迎新,预祝丰收,特懋克节就一直沿继至今。过节时间为公历2月6日至8日。节日前要举行剽牛仪式,上山捉竹鼠给铁匠,之后,各家各户杀鸡宰猪,备办酒宴欢迎宾客。节日当天,长老擂响大鼓,大家聚集在一起,手拉手,跳起大鼓舞。大鼓是基诺族的崇拜物。据传创世之初发洪水,淹没一切。一对兄妹躲进大鼓中,随洪水漂流。后来,大鼓停在杰卓山,兄妹二人从鼓中走出,相配成婚,繁衍了基诺人。所以凡过节庆,基诺人都必敲大鼓。特懋克节期间,基诺人还要举行各种文艺体育活动,也是青年男女追求恋人的大好时光。节日期间,中外宾客云集基诺山,分享基诺人的喜庆与欢乐。 傣族泼水节 傣族人过泼水节,原本就是拿着一盆水,轻轻地向你头上和身上撩去,象征着将幸福和好运带给你,那是一种温馨的场景;今天的泼水节,随着大批旅游者的“入侵”,已经彻头彻尾地演变成一场战争了。武器已经升级。 现在最流行的不是那传统的盆或桶,而是现代美国陆战队员使用的新式冲锋枪。它的优点是可以储存大量的子弹――水以及节约子弹,在“子弹”匮乏和无数人在争抢的关头,你仍然可以从容不迫地给对手一击。于是满大街都是扛着这种冲锋枪的“士兵”。攻击的力度在加大。人们已不满足于传统的“撩水”,为了给对手更大的打击,通常是将整桶整盆的水“砸”在你的头上或“远”距离地冲在你的身上,那力度,不仅有时会让你站不稳,也会让你脸上有一种火辣辣的被灼伤的感觉,所以今天的泼水节,已是对人综合素质的考验了,尤其是身体素质。 →回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