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纪行
出发地点:北京 海淀 西藏 拉萨 日喀则 阿里 31日自助游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1997年7月6日-8月6日 人均费用: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知己山川 提供
交通工具:飞机为主 目的景点:西藏 拉萨 日喀则 阿里 八廓街(八角街) 布达拉宫 藏王墓 大昭寺 罗布林卡 纳木错 药王山 哲蚌寺 龟形石上的帕邦喀 扎耶巴洞窟群 聂当度母殿和聂当大佛 直贡噶举派寺庙群 磨磐山关帝庙 班公湖(班公错) 科加寺 纳木那尼峰 普兰“国际市场” 圣湖玛旁雍错 神山冈仁波齐峰 日土山洞古壁画 佩枯错 萨迦寺 扎什伦布寺 纳唐寺 希夏邦马峰 中尼友谊桥 药王山摩崖 帕拉鲁甫石窟庙 甘丹颇章 灵塔祀殿 弥勒佛 展佛台 大经堂 甲纳拉康 萨迦县 聂拉木县 樟木镇 噶尔县 狮泉河镇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西藏纪行

飞向西藏
 

                                        知己山川

波音757尖利地啸叫着,在跑道上急速地滑行一段之后,机头微微向上一扬,就脱离了地面,向空中爬去。转眼间就升在地面的一切物体之上,楼群、树木、农田和工厂的烟囱都迅速变小。接着,这铁鸟的巨翅微微抖动着向一侧倾斜,飞机在空中转了一个大弯,然后对准正西方向平稳地飞去。
 

这是1997年6月22日上午6时50分,我从成都双流机场起飞,飞向拉萨,飞向那片我向往已久的神秘的雪域高原。
 

根据拟定的路线,我的足迹将遍及日喀则、阿里、那曲、山南等四个地区,其中的阿里地区,被称作是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在医学上被视作“生命的禁区”。四月,我决定去西藏后,就不断听到朋友和同事们善意的劝告和提醒。
 

“你又不是年轻人了,能行吗?”
 

“你这身体,到拉萨嘛,还可以,去阿里,一定要慎重。”
 

也有人建议:
 

“到拉萨后,不要急于活动,一定要先躺三天。”
 

“公主坟海军总医院有高压氧舱,最好出发前先去做一次。”
 

“到了西藏千万莫喝酒哟!”
 

马军从西藏打电话来,嘱咐:“要带上墨镜,带上遮阳帽,带上相机,要多带胶卷”。又宽慰:“咱们一路带上氧气,带上‘红景天’口服液,包你没事。”
 

说实话,对去西藏,我也并非那么自信。我自幼患慢性支气管炎,遇冷很容易发作,我不知道这病对去西藏有没有妨碍。问医生,医生也含糊其辞。再有,一年中我总免不了几次感冒,而在西藏万万感冒不得,据说在那里只要一得感冒就得进医院打吊针,如果治疗不及时,就会肺气肿死人(这话似乎有点耸人听闻,但后来在神山脚下,这种说法得到了印证)。
 

再说,当过去真的成了往事,来日无多,为什么我还要四处奔走,我要找寻什么?我难道还不该静下来,回家去给妻子做一桌好吃的菜,给女儿检查一下作业吗?

然而,这对于我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正所谓“出国容易进藏难”。工作的繁忙、生存的重负、现实的利害算计,已使我的感觉麻木迟钝,内心的那片天空也如城市的星空一样,被污染的空气弥漫着,难得看到星光的闪烁了。我早就渴望着到一个远离城市喧闹,有白云蓝天的地方,去修整一个自己,享受一下自由的风、纯净的天和清新的空气。……
 

“看啊,雪山。”
 

机舱内不知谁的一声轻呼,打断了我的沉思。
 

扭头向舷窗外看去。窗外阳光灿烂,在宽大的机翼下,莽莽苍苍的一座座雪峰冰川在云海中时隐时现,闪着熠熠银光。根据出发前读熟的西藏地图,我知道这时飞机正飞翔于横断山脉的上空。
 

西藏多山,有山的海洋之称。西藏的几道大山脉,诸如耸峙在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横亘在中部的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高卧在西部的昆仑山脉,都是东西走向,唯有这横断山脉,直南正北,像一道高墙,竖在川藏之间。
 

我忙不迭地拿出相机,“咔嚓咔嚓地”抢拍下这难得看到的壮丽景观。用变焦镜头拍了,再换长焦镜头。
 

这次出行,是准备得最充分的一次。光相机我就带了两部,有关西藏的书和资料好几本。在生活用品方面,除了夏季衣物,还带上了只有北京深秋季节才穿得着的羊毛衫和羊毛背心,以及三层保暖内衣。还有防治感冒、支气管炎、外伤的各种药物。各种东西满满地塞满了一大箱。
 

飞机平稳地飞行着。空中小姐微笑着送来饮料,又送来早点。
 

飞行这条航线的都是一色的波音757,这是目前国内最好的机型,驾驶者也都是素质最好的飞行员。所以虽然是飞行在一条情况很复杂的航线上,乘客的神色都很安然。
 

机舱里又响起乘务员小姐的声音:“乘客们请注意,再过20分钟,我们这架飞机将在拉萨贡嘎机场降落,请大家系好安全带,拉萨的地面温度是摄氏19度。”
 

飞机冲出云层,缓缓降低高度。
 

从飞机上向下看,只见一座座山环环相抱,在山与山之间的谷地中,有细细的亮晶晶的水流,三三两两的藏民房屋沿水流的边上撒开,一块块绿色断断续续地铺展着。那是雅鲁藏布(“藏布”在藏语中是“大河”的意思)和她的河谷。
 

 
我就要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了。
 

初到拉萨
 

                                              知己山川

大地袒露,静寂地袒露,大大的太阳,恣意地在这静寂的袒露的高原上欢笑着,奔跑着,阳光在静寂中轰轰作响。在目光所及的视野里,到处都可以看到阳光撞击在地上发出的轰鸣。山,光秃秃的,没有一点绿色。荒芜的高原就这样在阳光的轰炸中静静地袒露在你的面前。西藏的首府拉萨因此被人叫做阳光之城。

城南山脚下,有拉萨河流过。我到拉萨时,刚到雨季,白天艳阳高照,夜间大雨滂沱,拉萨河浊流滚滚。河边平原上有片片黄绿相间,黄的是油菜花,绿的是青稞。

接待我的西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就座落在拉萨城西的北京路边上。

程杰说:“在这儿走路要小步,说话办事不要着急,先休息三五天再活动。”
 

程杰还说:“中科院人体机能专家说,在拉萨,坐着就等于在平原上走路,走路等于小跑,小跑就等于剧烈运动了。”
 

程杰是西藏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来自安徽的援藏干部,近1.80米的个头儿,肤色黑里透红,站在那里像座铁塔。
 

在这里是不能锻炼身体的。据说有内地来的援藏干部刚来时不了解情况,雄心勃勃地每天早上起来跑步,结果有的跑着跑着就倒下去了。
 

既有科学根据,又是经验之谈,就不能不重视了。
 

也正好磨磨自己的急性子。就学着走戏台上的那种“四方步”。尽管如此,上楼还是喘不过气来,只好上几级台阶就停一停,喘匀了,再上几级。
 

 
 

马军果然是带着氧气瓶和“红景天”口服液来接我们的。8时48分,下了飞机,刚上“沙漠王子”(一种越野吉普车),就让我们喝了“红景天”。
 

不知是“红景天”的作用,还是身体适应性好,刚到拉萨那天,直到睡了午觉起来,我才开始感到有点头疼、眩晕,嘴唇也有些发紫。
 

拉萨海拔3600米,而成都海拔才400多米。
 

几位比我们早来几个月的援藏干部给我们介绍经验:
 

——你们这反应算是轻的。
 

——你们来的时间好,我们上来时,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内地空气含氧量的60%,反应比你们厉害多了,有的适应不了,差点就回去了。现在空气含氧量已快接近最高水平的70%了。
 

——早反应了好,反应的晚往往更厉害。
 

——我们刚来时,普遍睡不着,50分钟就醒一次。
 

我头一天晚上10:40躺下,直睡到夜里3:40才醒来。一下子睡了5个小时,第二天吃早饭时,像宣布重大新闻一样将此事告诉大家。
 

大家欣然,说:“只要能吃能睡就没事。
 

到拉萨几天了,谈的最多的话题是“高原缺氧”、“高山反应”和高原病,让人觉得,到西藏来,摆在首位的不是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而是身体状态。
 

看到一份体检报告:
 

1995年、1996年,这个局机关干部职工进行了两次体检,两次参加人数共计70人,其中患病63人,总患病率为95%;一人同时患两种疾病的50人,占体检人数的71%。其中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28人,高原性心脏病28人,高原性高血压14人,高原性低血压9人,高原性脾肿大7人,高原性脑缺血7人。由于高原缺氧,一些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年龄明显降低:40岁以下患高血脂症26人,占40岁以下人数的43%,患白内障4人。50岁以下患冠心病的有8人,占50岁以下人数的12%。由于身体抵抗力下降,导致一些传染病如乙肝、肺结核等发病率高;由于医疗条件差,一些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导致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肝硬化等慢性病发病率高。其中有10多位不到40岁的同志,由于长期在西藏工作生活,已同时身患肝硬化、胆结石、脂肪肝、乙肝、肺结核、高血压、低血压等多种疾病。
 

 
 

大家把我们看作是“北京的领导派来看望大家”的人,像面对亲人一样诉说平时难言诉的苦衷:
 

——过去“老西藏”有句话,“西藏西藏,三年一趟(出藏探家),一年借债,两年还账”。现在是一年半探一次家,经济上就更紧张了。
 

——下去休假,老人、孩子、朋友都得去看。再说在上边苦了一年多,回去就想享受一下,女的就要买一些衣服,请客也大手大脚的,钱花起来就没数了。
 

——为什么不把孩子带在身边?孩子在西藏净出毛病,休克、心脏移位、高烧不退、脑细胞损伤。马军的孩子生病去医院检查,找不到心脏了,歪到一边去了。有的同志的孩子没断奶就扔在内地了。只要有点办法,谁也不愿把孩子送走呀。
 

——孩子送走时小,长大了连父母都不认得,回去休几天假,临走了,孩子仍喊叔叔、阿姨。
 

——孩子户口不在内地,上学还得高价。
 

——每次离开父母,明知道老人举着颤抖的手在后边哭,却不敢回头看。真是上不能尽孝,下不能尽责。
 

……
 

据不完全统计,西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现有93名干部职工中,与父母分离的有52人,与子女分离的有33人,夫妻分居的有42人……
 

这次来拉萨之前,这个局的同志我只认识两人,一是马军,一是局办公室副主任杨军,都是去年一次开会时见过的。
 

因此,在由机场到拉萨的路上,就问接机的马军,“杨军在家吗?”
 

谁知这一问却问出了一个不愿听到的消息:十几天前,到樟木挂职的杨军在一次泥石流中牺牲了。
 

杨军是大学毕业后到西藏工作的,今年33岁。
 

后来,我们去阿里采访回来后,与我们同行的香港大公报驻西藏记者车刚,说他的三位朋友,就在我们外出的这二十多天里,出车祸死了。
 

人生无常。
 

在西藏让人常常想到这句话。
 

 
 

这里与内地比,有两个多小时的时差,21时40分才会黑天。吃过晚饭,离天黑还早,援藏干部们还有局里其它一些两地分居的单身汉们,就在院子里转悠聊天。
 

我和小郭这对临时单身汉也参与其中。
 

这里的几名援藏干部分别来自安徽和云南。
 

程杰告诉我:刚来时皮肤白得很,以至于大家不相信他已经43岁了,身体也比现在胖,进藏8个月已瘦了18斤了。
 

我笑道:“这么说,谁想减肥干脆来拉萨好了。”
 

 
想到一句话:在西藏工作,只要能呆住就是贡献!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是
我的联系方式:
是否已聘请导游: 是
对导游的要求: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是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llh77_-(王紫) 2007年6月7日 23点32分 评分:10
因人而异吧,我在拉萨酒照喝,车照骑,运动量还不小,没事耶,住了一星期走人.
 
→回复
 
ilovethisgames(maomao) 2006年3月14日 21点01分 评分:10
刚进西藏就是这个感觉。去了一回能让你记住一辈子。
 
→回复
 
cwm956(非雾) 2006年2月9日 21点03分 评分:10
援藏干部不容易呀!
 
→回复
 
luosu1983(luosu) 2006年1月17日 20点33分 评分:10
太令人难以相信了!
 
→回复
 
zbb2005(土包子) 2006年1月9日 13点34分 评分:10
辛苦了!这就是你一生中最值得留恋的、记忆最深的日子吧!可很多人却一辈子也遇不到!你应该庆幸!不管在哪,一句话:平安!开心!真心祝福你!
 
→回复
 
更多文章列表
八千里路和云 —青藏之旅游记
出境尼泊尔10日游
万里自驾一路向西狂奔西藏珠峰,梦想与拖拉机同在
川藏公路进,青藏铁路出,世界屋脊万里游
川藏之行
08年雨季(7-8月)徒步墨脱实践参考版

目的地相关资讯